2016年是学校“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各项工作协同推进,成效显著,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关键事项再获突破,“十三五”开局良好,起步稳健,为建成国内知名高水平特色大学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一、固本强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一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为契机,紧密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和各项工作任务,系统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影响力、带动力与执行力明显提升,全校上下求真务实、创业干事、和谐奋进的氛围进一步浓厚,并取得丰富的实践成果。具体如下:

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四项重点工作按期完成。校党委认真贯彻中央“两学一做”专题学习教育部署,抓好学这一基础,突出做这一关键,不断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争做“四讲四有”党员的积极性。校党委中心组先后11次集中学习研讨,18次召开党委常委会,全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教育突出了重点落实,对于四项重点工作逐项清理,转出组织关系205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29人,党内除名17人,圆满完成补交党费工作,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按时完成了基层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加强了基层党建,转变了干部作风,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助力省内脱贫攻坚工作,选派9名干部分赴保定顺平大悲乡郭家庄村、北大悲村和富有村开展精准脱贫工作;校领导及广大党员纷纷到扶贫村进行调研慰问,为精准扶贫献计献策。

二是党建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了《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基层党建工作量化考核评价办法》等多项党建文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规则,规范党政权力运行;重视和落实干部培训和青年干部培养工作,举办了处级干部培训班和处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贯彻落实省委“五个重用、五个不用、五个调整”的精神,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作用程序和办法,圆满完成新一轮共128名处级领导干部续聘、竞聘和选拔任用工作。强化党建研究,2016年党建课题结项13个,立项16个,向上级组织推荐党建课题及创新案例10个。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外人士尤其是青年党外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机制和措施进一步健全,党外人士在助力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加强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推行了基层党委(总支)书记抓党建现场述职评议考核,以《党支部工作手册》为导引,“三会一课”制度得到较好的坚持。各基层党委(总支)书记对党建工作高度重视,认识到位,总结全面,亮点突出,问题的查找客观深入,整改的思路明确清晰,有力推动了巡视整改落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圆满完成了“一问责八清理”和“四项重点”任务。基层党建的典型做法富有特色。如,机关党委以《党支部工作手册》为引导提升支部活动质量,校产处党委书记三次到支部讲党课,离退处党委突出“老有所为”发挥老同志作用,土木学院党委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和文化育人作用;经管学院党委制度建设和各支部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机械学院党委对巡视整改的教育引导和整改落实到位;人文学院党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突出西柏坡精神教育和强化意识形态引导;交通学院党委制定21项廉政风险点和加强新疆、西藏学生教育;建艺学院党委以问题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材料学院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电气学院党委坚持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规则和议题制度;信息学院党委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和网上舆论引导;高等技术学院党总支把握稳定大局做好党建工作;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以党建推动人才培训基地和网络课程建设;四方学院党委构建三级学习制度和五大教育工程;力学系党总支注重人文关怀强化为师生服务;数理系党总支发挥教学名师党员的作用为班级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外语系党总支形成了“七一”表彰前的党支部述职制度;直属单位党委党建工作协调各方发挥作用;后勤集团党委注重党政沟通提高做好党务的工作能力等。

三是宣传思想工作进一步加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委书记、校长多次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并亲自授课。制定下发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指导各级党组织做好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全方位宣传报道学校学科建设成就、育人典型以及优秀学生代表;强化阵地意识,利用校园宣传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开通“铁大校史”微信号,弘扬铁大精神;举办第三届“铁路文化节”,在中国铁道兵纪念馆建立“文化寻根教育实践基地”。成功策划铁大育人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专题报道,在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160余篇,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促进了巡视整改工作有序开展。校党委高度重视巡视整改工作,成立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省委第十巡视组反馈意见,结合教代会代表提出的144条问题和“一问责八清理”40多项问题,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落实省委第十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对2053项具体事项进行了认真整改。自查自纠阶段清退违规报销经费3343万元,其中科研经费1618万元,社会服务(创收)经费和学校事业费资金1417万元,财政拨款经费308万元。对省委巡视组移交的15份普通干部和教师违规报销问题,全部进行了清退,在请示省委第十巡视组同意后,对涉及的17人中的8人进行了诫勉谈话,9人进行了批评教育。

五是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学校党委切实推动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进一步健全二级基层党组织纪委委员设置,强化“一岗双责”,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肃执纪问责;校党委认真组织了学校作风教风学风整顿工作,召开多次推进会督促工作开展,并请老同志到各单位进行调研,协调解决了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提升了干部和教师的精气神,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展了以“学党章 担责任”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干部、党员的廉政意识。纪委全面履行监督职责,纪委副书记列席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对学校“三重一大”问题进行监督,全程对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领导干部落实廉政责任情况、对处级干部竞聘、职称评审、学生助学金评定等多项事项进行监督,对拟提拔人员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和党政政纪法规知识考试。

六是群团、关工委等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关工委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师生中的巨大创造力。学校召开校七届一次教代会,审议通过了校长工作报告、2015年财务工作报告和提案征集与处理报告,教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出62件提案。关心教职工生活,走访慰问困难教职工家庭和住院教职工81余次,救济困难教职工133人次,校内外救济总额达16.86万元。共青团围绕立德树人及学校中心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组织举办2期青马工程培训班和7期青春有约大讲堂;开展了争做六有大学生、团员教育评议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大学四季校园文化科技活动与实践育人平台为载体,开展了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促进青年学生素质拓展,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大学生“四季”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被评为河北省2016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以五四表彰、最美大学生等评优评先活动为契机,选树一批先进个人与集体。付世达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铁大彩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校团委被评为2016年全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土木工程学院(卓越)试1505团支部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303班团支部两个团支被评为2016年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

严格落实好离退休老同志的待遇,积极听取并重视老同志对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关心老同志的生活,鼓励和支持老同志继续发挥余热。老同志积极参与教学督导、青马培训、“青蓝工程”建设、“三风”建设整改检查等多项活动,为学校发展做出了贡献,校关工委再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校党委努力做好老同志服务工作,开展多项活动丰富老同志生活;走访慰问老领导、老教授,困难职工及困难职工遗属等共129人次慰问大病老同志30人,发放慰问金55000元。

“两学一做”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院校的好评,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组部、赵克志书记以及河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领导分别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二、着眼长远,“双一流”建设关键事项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一流本科”建设,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坚持“本科为本”,加强“一流本科”建设。认真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各项工作,先后制定并下发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方案》、《教学单位任务书》、《职能部门任务书》等系列文件,对我校2012届、2015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进行第三方评价,组织填报2015-2016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并撰写质量年报,组织13个教学单位认真进行自评自建,进一步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做好校内评估、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获得一致好评。评估专家一致认为铁道大学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在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方面成效显著。一是学校定位目标合理,行业优势和特色明显;二是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三是教师爱岗敬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四是持续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发展快、变化大;五是培养过程规范有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六是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用人单位满意率高;七是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监控措施得力;八是传承铁军精神,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二是人才引进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年来校应聘博士生近300人,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拟引进的博士人员80余名,年内报到39名;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12名教师列入年度委培博士计划,7名教师进入校内外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60余名教师分别参加了国内外访学和课程进修、外语口语强化培训、岗前培训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入选2016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选2人,入选2016年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其中二层次2人、三层次7人)9人;新增河北省杰青1人;入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5人。积极推进职称评审改革,优化职称评审机制,发挥基层单位与学科组在职称评审中的作用,扩大学科组职称评审权,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学和科研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优化岗位设置与聘用机制,重新核定全校内设机构和机关编制,认真落实基层单位四级以下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权;发挥岗位聘用的用人导向,对获得重大奖项人员给予政策倾斜,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三是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学校纳入河北省一流大学建设规划。土木工程学科冲击世界一流学科,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新增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成果奖励,交通环境与安全团队主持的“高速动车齿轮传动系统服役性能演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支持,国防交通研究所主持的“灾害条件下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快速评估、修复与抢通技术及其装备”获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课题;杜彦良院士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赵正旭航天可视化团队荣获2016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主持项目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河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国防领域课题获得新突破,主持的两个项目分获河北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80万元和国防十三五预研基金400万元支持。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进一步做实做强,2016年签订科研合同275项,合同经费5025万元(其中横向项目142项,合同经费3417万元);研发的“SPZ2700双孔连做和单孔单做造桥机”成功应用于中铁建大桥局在平潭海湾特大桥高速铁路箱梁节段拼装施工项目,进一步奠定了在该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建安设计院公司资质由原来三个乙级发展到现在的五个甲级,联合设计的山东菏泽丹阳路跨铁路立交桥工程成功“转体”,创造转体桥梁最重、采用单球铰转动体最长、最高,以及球铰整体铸造加工直径最大等4项世界新纪录;铁源检测公司增加了EVDK30岩土工程检测项目参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检测服务项目合同额达到2100万元;科研人员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同比增长150%,发明专利申请同比增长246%,获省、市专利奖励经费11万余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所提高,3名老师完成专利转让,转让金额30万元。

四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新作为。成立了“京津冀轨道交通创新中心”,杜彦良院士担任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交通组组长,为学校深度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科技学院、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等多家单位签定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北省智能材料力学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我校共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邀请14家应急装备相关企业、高校、研究院所,发起成立了京津冀军民融合应急装备产业联盟,为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搭建了高科技平台。

五是新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响应省委主要领导的号召,密切跟踪河北省大学城建设动向和相关政策,在省委筹划正定新区大学城建设中,我校积极参与申报2000亩。同时通过到贵州花溪大学城学习考察,做好了新校区建设的基础准备工作,一旦河北省启动正定大学城建设,我们争取首批建设、入驻。主动争取石家庄市政府和国土厅支持,元氏校区征地工作已经基本完成,613日,我校元氏新校区第一栋学生公寓正式开工建设。

六是开放办学取得新发展,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瞄准国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战略,整合学校优势学科,打造留学生特色专业,吸引了30个生源国的学生,目前在校留学生数量达202人,较去年同期增加近40%,留学生教育规模进入河北省前列。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合作办学人数增加至114人。国际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等国外大学签署了实质性合作协议,9名外国专家来校访问,21名教师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3名师生赴美国和印尼任教,9名教师受国家基金委及地方合作项目资助出国访问学习。

三、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校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不放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本科录取分数线又创新高,招生生源数量、质量继续提升,录取本科生4383;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组织31名学工干部进行职业指导师学习,考取就业指导资格证书,多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组织招聘会100余场,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7.24%

一是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坚持把艰苦创业教育贯穿大学培养的全过程,彰显“军魂永驻,校企结合,育艰苦创业人”的办学特色,注重把西柏坡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优良校风学风,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强化课堂、考场、活动三大阵地建设,形成了“以教育引导学风、以制度规范学风、以管理保障学风、以活动促进学风、以自律升华学风”的运行机制;开展“六进”活动,加强以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开展学工干部进宿舍、党员示范进宿舍、规范标准进宿舍、文化艺术进宿舍、学风考风进宿舍、时政讨论进宿舍的“六进”活动。利用“筑梦铁大”等多个微信平台弘扬发布国内外要闻、校园新闻和校内主旋律、正能量,多渠道通过QQ群、百度贴吧、微信等方式,收集学生思想反映,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采取征文、班会、讲座等多项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个体来访者100多人次。积极争取各项资助,3865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争取社会资助资金9.52万元。多渠道开展征兵宣传,提供“一站式”服务,应征入伍32人。

二是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大力推进质量工程项目、本科实验教学改革项目及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及课堂教学改革活动,探索以“微课”为核心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制定了《20162020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修订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将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到实训过程中,强化学生自主设计。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积极申报了铁道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2个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探索面向工程实际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多媒体教学更加普及,全年完成近1万课时;升级改造了校园网审计管理系统,实现了可按域名设置免费外网访问地址的外网访问方式。体育教学提出“体育与竞技并重,素养携健康同行”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动教师教学发展与服务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开设“标兵课堂”鼓励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获“河北省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工作先进集体”。“五查三评两专项”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效,强化日常教学管理,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和教学研讨会制度,积极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过程的作用,督导专家不仅走进课堂听课看课,还走进实验室、实习场地对实验和实践教学进行督导,并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条件运行保障情况进行检查,并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建工作中承担监督和指导任务。

三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稳妥推进学位授权点评估工作,按照校评估工作方案,完成了各学位授权点自评材料填报、初审、复审、自评材料修改完善、通讯评议等各环节的工作,下一步将进入专家实地考察环节。制定多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创新了研究生企业实践模式,推进以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导向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科研项目资助制落实,从企业征集科技研发课题,学生与导师合作申请,学校资助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参与实践训练的同时进行科技攻关,提高了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注重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立项建设研究生核心课程9门,教材4部。我校8门课程、7个教学案例项目入选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和河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健全导师责权和激励机制,组织了第二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强化导师责权意识,加大对问题论文的处罚力度。邀请多名国内外顶尖专家为研究生授课,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掌握国际技术前沿、建构系统知识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深化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我校已建立7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实现了省、校、院三级实践基地协同推进,适应了研究生企业实践的需求。成立了校级“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调工作小组”,定期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企业专家、校外导师进行系列研讨活动,并集中发布研究生企业实践课题,提高了校内外导师及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稳步推进。学校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本科生创新活动学分认定办法(试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试行了《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融入了创新教育内容,建立了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到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创新培养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新建了11个大学生创新实训室。作为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的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我校获得“河北省深化创新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组织完成了201599个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41项;组织完成2016年的项目评审工作,立项123项,其中国家级25项,省级50

五是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四方学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教学,以“面向同类前沿、服务行业产业、争创省内一流”为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了各专业培养计划,突出了人才培养职业化特征,引入模块化、系统化实训内容,为专业的应用型建设奠定基础;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的竞赛多项获奖。高等技术学院从学籍管理、考风考纪、实践教学等多方面抓好学风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突出专业适应性,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开专业课,进行订单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加强。继续教育学院围绕国家、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学校教育优质资源,实施继续教育体系建设,成功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318万元;为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云南建工等各大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取得培训经费180万元;组织承担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资格理论考试试卷评阅相关工作,开拓了与国家铁路局深度合作的通道;开发了在线培训平台和在线助学平台,网络助学取得新进展。

四、加强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学生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封顶,各项甲控材料设备招标工作陆续展开;完成25#东侧道路、19#20#北侧道路、15#北侧道路等道路设施改造;计划投资1.7亿元的科技实验楼工程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正在进行环评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学校基础教学楼工程综合运用多项节能环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运行标识”认证工程,并获得了“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称号。

二是设备、图书保障能力取得新进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中央支持地方”和“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专项购置经费以科学的论证方法、规范的招投标流程积极开展各项设备采购工作,全年申报政府采购计划23项,完成各类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总额共计8300余万元,比上年提高34%强化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明确了管理主体,理顺了管理关系、进一步细化了设备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实现了仪器设备资产验收建账、调拨、维修、报废处置管理规范化精准化。进一步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结构,提高文献的使用效益,完成文献经费支出580万元,比上年增长49%;推出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利用新的手段开展推送服务,图书助手和期刊微信圈推介效果良好。

三是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围绕学校“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提早谋划,通过积极争取教育厅及财政厅资金、利用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与董事会成员的合作等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制定或修订了差旅费办法、院系社会服务经费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化财务执行力度。注重以优化工作流程来破解财务管理难题,加强了经费报销内部控制,实行一对一稽核工作,堵住了经费支出漏洞;扩大了经费审批权限,提高了工作效率;启用了企业网银和自助银行柜面系统实现了报销款项实时到账和安全支付。

四是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新提高。投入470余万元完成新增学生宿舍改造、实验楼改造、春晖楼等多个楼内粉刷等任务,完成校园LED光源照明改造工程、学校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工程及食堂太阳能热水工程。完成了绿化环卫、教学楼办公楼保洁、地源热泵运保、垃圾外运等项目的政府采购招标,同时对进驻单位加强过程监督和质量监督,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了良好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达到了预期目标。学校餐饮服务中心荣获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五是安全稳定工作得到有效加强。建立学校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加强学校安全稳定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及时把握教职工和学生思想动态,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强化值班管理和反邪教教育宣传,保障了校园稳定零事故。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投资18万余元,新建、改造了多个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安全工作通报警示机制,开设学校安全隐患网格化管理系统,确保了校园安全。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虽然2016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面临国家“一带一路”和高铁“走出去”、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地铁和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机遇,前瞻性的规划和措施还不多。二是抓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落实方面还有缺失,抓党风一般号召多,检查通报少,作用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三是校领导在加强学校管理上还存在失之于宽,力度不够、执行制度不严等问题,基础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四是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学科带头人数量相对不足。五是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力度不大。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的改革措施有待加强。六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于加强,校企合作有待于深化和推进,在服务铁路的同时,拓宽服务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渠道,在有为中争取有位。七是开放办学的力度还不够,缺少国际化战略谋划,国际化教育还需建立相关协调机制,加大投入力度,营造国际化氛围,促进国际化理念、国际化视野、国际化人才和国际化运行机制协调发展。八是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还比较薄弱,提供给师生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如学生住宿条件急需改善。对于这些问题,既要勇于承认,正确对待,更要把问题当作压力,通过改革获取前进的动力,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水平,通过总结经验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步伐。

 

 

 

中共石家庄铁道大学委员会

                      2017119